最近老刷到个词儿,“海马斯”。
俄乌战场上,这东西简直被捧上了天,说得跟神器似的,好像一出手就能扭转战局。
很多人都觉得它神了。
但你仔细一琢磨,这事儿就不对味了。一款武器,真能厉害到没边儿了?在咱们解放军这种行家眼里,这“网红”浑身上下其实都是破绽。
它到底为什么能火?
就一个字,轻。
战斗全重才十来吨,C-17运输机把它塞进肚子里,不拆不卸,拉到地球任何一个角落,推出来就能开火。这思路很美国,为了全球快速部署,什么都能牺牲。
听着是挺唬人。
可问题来了,轻,是要付出代价的。
第一个代价,就是跑不快,也跑不远。它用的是个卡车底盘,在平坦公路上开还行,真要把它扔到野外,比如山地、水网或者高原,立马歇菜。那轮子,那底盘,涉水深度才零点七米,稍微复杂点的地形就能让它趴窝。
这就好比你开了辆底盘很低的跑车去越野。
看着帅,真用起来,闹心。
你看我们的PHL-191,用的是8x8的重型越野底盘,一米多的水坑说过去就过去了,那机动性,根本不是一个次元的。
第二个代价,火力太弱。
一次最多就装6枚火箭弹。
打完了就得赶紧找地方猫起来,慢慢装填。这在小打小闹里可能还管用,要是碰上大规模的火力覆盖,它那点火力,真不够看。
就像小孩子打架,你一拳我一拳。
我们这边呢?PHL-191一亮出来,同样是发射模块,用300毫米弹药时,一次能打10发,火力密度完全把它压下去了。
我们一个营的一次齐射,够它打好几轮的。
这还只是其中一种弹。
这就引出了它第三个,也是最要命的短板:脑子太简单,能干的活儿太少。
它的菜单上,基本就两道菜,227毫米火箭弹和610毫米战术导弹。
我们的PHL-191像个武器大师。
它的发射架是模块化的,想打啥就换啥。300毫米、370毫米、610毫米,甚至750毫米的弹药都能装。射程从几十公里覆盖到几百公里。
远了近了,粗活细活,全都能干。
所以你看,单挑武器本身,“海马斯”就已经输了。
但这还不是全部。
现代打仗,早就不光是比谁的炮管子粗,谁的导弹飞得远了。
打的是体系。
是钱。
“海马斯”之所以能打得准,不是因为它本身有多神,而是它背后有一双“天眼”——美军那套玩了几十年的C4ISR信息体系。天上的卫星、高空的侦察机、前线的无人机,把目标信息实时喂到它嘴边,它就是个执行者。
离了这套体系,它就是个瞎子。
我们也一样,我们的PHL-191也长着“眼睛”。我们的“北斗”导航,我们天上种类齐全的无人机侦察机群,像无侦-7、无侦-8,地面各种侦察力量,早就织成了一张网。
这张网是我们自己的,谁也掐不断,谁也干扰不了。
然后,我们聊聊钱。
“海马斯”的火箭弹,一枚精确制导的,就要十几万美元。发射车更是天价。俄乌冲突一打,洛马公司那点产能,一年也造不出多少。
这种精贵的武器,平时秀肌肉可以。真到了需要拼消耗的时候,它就是个无底洞。
战争,归根结底打的是国力,是工业产能。
这一点,我们有绝对的自信。我们能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造出成千上万的“大杀器”,用压倒性的数量优势,形成饱和攻击。
那么,真要在战场上碰到了“海马斯”,我们该怎么对付它?
其实很简单。
三步就够了。
第一步,让它变瞎。用电子战飞机上去转一圈,干扰它的GPS信号,它连自己在哪里都不知道了。
第二步,找到它。它不是打了就跑吗?我们的无人机在天上24小时盯着,它一开火,位置就暴露了。想跑?没那么容易。
第三步,直接敲掉。就算它的火箭弹打出来了,我们也有“红旗-17A”这样的野战防空系统,在半路就能给它拦下来。
反过来,他们想拦我们的PHL-191,可就难了。我们的弹药飞得更高、更快,甚至在末端还能变轨机动,这给“爱国者”这种级别的防空系统,出了个天大的难题。
所以,当很多人还在吹捧“海马斯”神话的时候,我们其实看得挺清楚的。
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靠一两件“网红”武器。
而是来自于我们手里这套更强、更全面、更能打赢未来的体系化答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配资平台正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