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多高?”
“什么学历啊?”
“月工资多少钱?在哪买的房子?”
一户农家小院里,摆着十几台同步直播的手机,后面坐着几十个正在求自己后半生姻缘的人们。
最近我在网上就看到这么一个画面,而这个直播间的主人王孟阁,是山东临沂一位知名的“民间月老”,又被叫做“直播相亲王”。
线下有人赶赴这个农家小院,在镜头前展示自己;线上也有连麦相亲,可以接到天南海北的网友电话。
而帮助他人相过这么多次亲,王孟阁也总结出了当下社会微缩在这一个小小直播间的现象。
“线下男生多,线上女生多,因为女生腼腆不好意思。”
“但是这个中间的悬殊在哪呢,大龄青年多,但优质青年少。女孩比较多,但普通女孩很少。”
展开剩余86%“大龄青年们,如果想要成家立业,那就得放宽条件,大路多宽就放多宽,不然就得打光棍。”
我有一次看他直播,就看见一个文质彬彬的26岁男生黄呈(化名)来他的直播间相亲;
他虽然是高中学历,但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身高172,在电子产品厂月收入7000+,有房有车。
要求的年龄是30岁以内,未婚优先。
而连线来的第一个女孩,却是离异带娃,有一个2岁的女儿,中专学历,现在在做幼师。
而他直播间的男孩大多来自于修理厂、物流公司、水电工,也大多都是初中、高中文凭;
但同等年龄段、同等条件的相亲对象,却往往一晚上也等不来一个。
而来到这里的未婚女嘉宾,基本都是大专、本科、研究生,想找“优秀男孩”。
而这些让我想到现阶段的婚姻困境似乎正笼罩在乡村和县城的每一个青年头顶,“倒插门”也被列入了备选项,成为了最后的选择。
青年男女的现实困境小城男孩相亲难、结婚难,是我们都可以预见的事。那与之相对的女孩呢?
想起前段时间看到开封王婆的相亲视频,一个女孩犹犹豫豫地走上台,她虽然很漂亮很有气质,但还是止不住地自卑,说自己年纪太大了。
王婆就问她:太大了是多大呢?
或许你会以为她要说出35岁、甚至40岁的时候,她说:“28岁了。”
28岁,正值青春,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年纪大”呀。于是王婆举着话筒问台下的观众:“28岁年纪大吗?”
只听台下的男观众一起喊叫:“大!”里面的声音带着调侃、带着嘲笑、带着认同,唯独没有带着善意。
女孩听完就崩溃了,直接在台上哭了出来。
这边的小城男孩条件优越却找不到对象,那边的年轻女孩正在被人嫌弃年纪太大没有价值。
社会的扭曲期望加诸在这些青年男女身上,让他们无论是处在哪一个阶层、哪一种家境,都会面临来自外界的评判和指责。
就像是所谓的“倒插门”,对于县城和小乡村来说,就算夫妻俩自己不会在意,也容易因为他人的风言风语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他们长期生活在简单的社会结构之中,对于自己的评价可能有失偏颇。
一部分人会因为缺乏自信而降低择偶标准,另一部分人却会因为高估自己而导致难以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或许我们从来不该问为什么结婚率下降如此之快,该问当下的环境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恋爱中的独特性寻求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总是抵触相亲这一条路的。
他们认为相亲就是坐在某处像一个商品一样对比、评判;
将自己的全部条件拿出来压在桌上看是否门当户对,与一个陌生人一起强行糅合情感,将对方想象成为自己未来要度过一生的人。
对于很多崇尚自由的年轻人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但现在却有不少人愿意通过相亲这种方式来寻找合适的结婚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由恋爱已经失去市场。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对于某些人来说自由恋爱这条路被完全堵死,所以“相亲直播间”才如此火爆。
而相亲市场比不过自由恋爱的本质,其实是每个人心中的独特性需求。
心理学研究者Snyder和Fromkin提出的独特性寻求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追求人际关系中相似性的需求,也有追求独特性的需求。
独特性有助于个体建立自我认同感和提升社会地位,其中的心理原则就是要和他人保持适度的不同。
但是,处在小县城和乡村的环境中,所有人的条件、家境、长相、甚至是性格、学历都大差不差。
一样的老实本分,一样的普通,这样的人们化成了冷冰冰的文字和表格,还能从哪里显示出来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呢?
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结婚是人生路上必走的节点之一吗?不是的。人生大事中,除了死亡,基本没有什么是必走的选项。
之前就有一个男性朋友他告诉我说,自己29岁未婚,住市中心小公寓,身边养着两只宠物狗;
每天一下班就买点自己的爱吃的下酒菜,看看电影打打游戏,神仙般的日子,居然还总有亲戚觉得他可怜、没人照顾。
不结婚的年轻人看待传统的夫妻,觉得他们被束缚在家庭中非常劳累;而传统的夫妻看待不结婚的年轻人,觉得他们体会不到爱情和亲情的温暖。
但总有一种人夹在中间,既脱不开父母的期望,又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结婚并不仅仅是举办婚礼那一刻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投入和适应的过程;
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一个能和自己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伴侣,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某个所谓的“阶段性任务”。
如果为了结婚而结婚,以后几十年的夫妻,也很难不产生大的问题和矛盾。
或许,这并不是一个特定群体所面临的简单的问题,而是我们全社会都需要深入思考并解决的课题。
等到什么时候,需要结婚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了婚姻和家庭的本质、尊重了自己和他人的选择;
那么我们才能真正在走向婚姻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幸福归宿。
发布于:河南省配资平台正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